朝鲜与俄罗斯宣布共同开工建造图们江公路桥。 这座横跨中俄朝三国边境的跨境大桥,桥面高度仅7米,桥墩间距不足200米,这意味着中国东北最近的出海口(防川村距日本海仅13公里)将被锁死。
俄方近期在旧桥加装可升降防护装置,将原本就不足9.6米的通航天花板又压低了1.2米。珲春渔民老张算了一笔账:绕道俄罗斯扎鲁比诺港,每吨海鲜运费要多花300元,他家30艘渔船去年因此亏损超200万。
这一切的根源,竟是1858年沙俄用《瑷珲条约》割走的图们江北岸,以及1959年朝苏合建的“友谊桥”埋下的百年诅咒。
图们江出海口现在的真实模样,远比地图上的虚线更令人窒息。 站在防川村瞭望塔,肉眼可见对岸俄罗斯的哈桑港巨型储油罐,朝鲜罗先港的红色起重机在暮色中若隐若现,唯独中国一侧的防川码头冷清得能听见浪打礁石的声音。
俄朝新桥施工现场,打桩机的轰鸣声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响起,这是两国工程师在调试桥墩的防撞装置,确保连渔船的螺旋桨都撞不碎这座“铁锁”。
物流公司老板王建国掏出手机,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令人心惊的对比图:2015年时,他的货轮还能载着2000吨煤炭从珲春直航韩国釜山;如今同样的货物必须先通过铁路运到大连港,绕行渤海湾再南下,运输时间从12小时暴增至48小时,成本翻了三倍。
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距离珲春仅60公里,一船货物从卸货到重新装船,光是跨境转运就要折腾6小时。 “这哪是港口? 分明是吸金黑洞! ”王建国苦笑着关掉手机。
朝俄对新桥的技术参数讳莫如深,珲春海关的通关记录暴露了真相: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经图们江出海的货轮数量为零。
反倒是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频繁出入罗津港,朝鲜的渔获通过新桥运往海参崴的频次增加了47%。在防川村的渔具店里,老板娘李红梅指着货架上积灰的GPS导航仪说:“以前渔民出海前都要校准坐标,现在根本用不上,反正出不了海。 ”
俄罗斯用石油换朝鲜的铁路使用权,朝鲜则靠俄朝大桥获得突破西方制裁的物流通道。
今年3月,卫星图像显示朝鲜罗先港突然出现8艘悬挂俄罗斯国旗的货轮,这些船装载的精密机床零件,最终出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造船厂。
中国这边,珲春综合保税区的仓库里堆满滞留的电子产品,货主们每天要支付2000元仓储费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保质期流逝。
河道疏浚的提议在谈判桌上被反复提及,俄朝的态度耐人寻味。 2024年夏季,中方派出疏浚船队试图清理下游淤泥,却在距离江口15公里处被朝鲜巡逻艇拦截。
俄方给出的理由是“保护生态”,环保组织的报告显示,图们江下游的石油污染指数在过去三年上升了280%。 当中国提出联合改造旧桥时,朝方突然宣布在桥头堡修建“反渗透监测站”,理由是防范“海上走私”。
在珲春市中心的地图商店,最抢手的是标注“历史出海口”的手绘地图。
店主老周指着1950年版《中国分省地图》上的图们江口说:“那时候咱们还能看见中国渔船的桅杆。 ”现在他店里的最新款无人机,航拍画面里只剩俄朝大桥的阴影投射在江面上,像一道永远跨不过的伤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