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八年前的老电影,一段导演突如其来的“遗憾”,把王俊凯再次推上风口浪尖——流量明星的转型之路,似乎总是布满荆棘。
“好,好到我舍不得批评他!”2017年,当导演韩杰在《解忧杂货店》宣传活动中这样评价王俊凯的表演时,现场粉丝欢呼雀跃。那时的韩杰不仅亲自辟谣“王俊凯只给三天档期”的说法,还强调是“我们找他的”,赞美之词溢于言表。
八年后的2025年7月,同样一位导演在宣传新片《Hello!树先生》时却话锋陡转。韩杰突然公开表达与王俊凯合作的“遗憾”,称其当年仅提供两周档期且“非天天到组”,需提前预约时间。
更直言王俊凯在路演期间“生活单调”,除了看信息就是打游戏。这番言论瞬间引爆网络,让沉寂多年的《解忧杂货店》重回热搜榜首。
01 导演变脸,八年前后评价天壤之别
在《Hello!树先生》的北京特别放映活动上,韩杰的发言让全场哗然。他详细描述了2017年与王俊凯合作时的种种“遗憾”:电影拍摄周期紧张,王俊凯仅能提供两周档期,且并非全程在组,需要提前预约时间。
最让韩杰耿耿于怀的是表演理念的冲突。他透露王俊凯当时自带表演老师刘天池进组,导致双方在表演处理上“各找各的”,缺乏深入沟通。这位导演甚至试图了解王俊凯“12岁成名后的日常生活”,但遗憾表示 “未能打开他的心门”。
讽刺的是,网友迅速翻出韩杰八年前的采访视频。2017年电影宣传期,韩杰面对镜头热情洋溢地称赞王俊凯“非常认真,进步快,对角色的钻研近乎执拗”。他举例说片中一场小波把自己关在天台的戏,王俊凯对角色的理解和呈现让他十分惊喜。
更打脸的是,当年有记者提问“王俊凯是否只给了三天档期”,韩杰明确辟谣:“他们三个都一样,拍摄期其实三个人是一样的。不存在说小凯只给了三天,这一定是谣传。”如今却改口称档期不足,网友不禁调侃这是“导演左右脑互博”。
02 粉丝反击,晒出当年敬业证据
王俊凯粉丝对韩杰的言论反应强烈,纷纷拿出证据反驳导演的指责。有粉丝指出:王俊凯在《解忧杂货店》中的戏份总共只有十多分钟,两周拍摄时间完全合理。
粉丝还晒出当年的工作记录,显示王俊凯拍摄期间每天清晨6点就到剧组研读剧本,收工后仍主动参与角色讨论。
对于韩杰提及的“自带表演老师”,粉丝解释这正是王俊凯敬业的表现——为更好诠释孤儿角色,他不仅专门请教表演老师,还主动观看大量福利院纪录片研究人物状态。
至于韩杰吐槽王俊凯在路演期间“不是看信息就是打游戏”,粉丝反驳这只是在工作间隙的短暂放松,不能以此评判演员的专业态度。
更关键的是,《解忧杂货店》2.23亿的票房,几乎占了韩杰导演生涯总票房的98%。有网友犀利评论:“过了八年,导演也没作品超过王俊凯15分钟戏份带来的票房,这就是八年后还要大谈特谈王俊凯的原因吧?”
03 转型困境,王俊凯的演艺之路坎坷
这场争议背后,折射出王俊凯作为流量明星转型的艰难处境。虽然他曾凭借与张译合作的《万里归途》获得成功,但随后的作品表现平平。
《野孩子》和《断·桥》票房都在2.4亿左右,口碑评分勉强及格。而《749局》上映后更遭遇滑铁卢,豆瓣评分仅3.2分,被观众批为“烂得无以复加”,导致王俊凯的路人缘大幅下滑。
业内人士分析,王俊凯面临的核心问题是:流量光环与演技实力之间的落差。尽管坐拥千万粉丝,但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,单靠人气已远远不够。
与同组合出身的易烊千玺相比,王俊凯的选剧眼光和表演突破确实显得逊色。易烊千玺在《长津湖》《满江红》等大制作中的表现虽也有短板,但凭借电影的成功,他逐渐积累了口碑。
如今易烊千玺已能在《小小的我》和《奇迹·笨小孩》中独挑大梁。这种稳扎稳打的路线,或许值得王俊凯借鉴。
04 导演困境,票房巅峰难再现?
韩杰导演此次“翻旧账”的行为,也让自己陷入争议漩涡。网友发现,距离他上一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八年。《解忧杂货店》的2.23亿票房成为他职业生涯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更令人玩味的是,韩杰此次批评只针对王俊凯一人,对同片主演迪丽热巴、董子健却只字未提。这种选择性指责被不少网友视为借顶流演员炒作新片的营销手段。
在影视圈,导演在作品失利后“甩锅”演员早有先例。《上海堡垒》票房惨淡后,导演滕华涛公开指责主演鹿晗的演技;《以法之名》烂尾后,导演傅东育也发文暗示“演员选择有失误”。
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导演把责任甩到王俊凯身上,根本不耽误照样有其他导演找王俊凯拍戏,唯一受影响的,只有过河拆桥的导演罢了。”
05 流量时代,演员与导演的双输博弈
这场突如其来的争议没有真正的赢家。导演韩杰被质疑蹭热度、格局小,未来与其他演员合作可能面临信任危机。而王俊凯则因缺乏自辩的勇气,再次被贴上“演技不足”的标签。
事件折射出娱乐圈的残酷现实:当作品成功时皆大欢喜,一旦出现问题,合作关系可能瞬间破裂。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微妙平衡,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
对25岁的王俊凯而言,这次风波或许是个警钟。光靠流量无法在演艺圈长久立足,演技和专业素养同样重要。他还年轻,仍有足够时间通过优秀作品证明自己,就像杨洋、鹿晗等曾受质疑的演员最终成功翻身一样。
而韩杰导演的“遗憾”言论,无论出于真心还是营销,都反映了影视创作中永恒的难题——导演与演员如何建立真正有效的沟通,共同为作品负责。
娱乐圈的这场风波终将平息,但留给行业的思考仍在继续。韩杰导演的票房纪录依旧停留在八年前那部群星云集的《解忧杂货店》,2.23亿的数字在当下市场已不算惊艳。
而25岁的王俊凯,站在十字路口。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下,粉丝依然在热情留言支持。有网友翻出他当年为《解忧杂货店》角色研究福利院纪录片的幕后花絮,也有观众记得他在《万里归途》中展现的进步。
演员的成长道路,终究要靠作品说话。当流量光环逐渐褪去,摄影机前的每一帧画面,才是真正的试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