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斯科时间7月30日凌晨3点,俄罗斯国防部战报突然刷屏各大官媒:隶属西部集团军的俄军摩托化步兵第25旅在顿涅茨克以西的五一村地区发起强攻。根据战报原文表述,俄军在48小时内实施多次"精确火力打击",共歼灭乌军220名军人。其中特别强调摧毁乌军2辆M777榴弹炮、1门波兰制造的"螃蟹"自行火炮、3座弹药库和9件电子战设备。
同日公布的战场视频显示,无人机拍下的红外画面中连续出现5次地面爆炸火球。 画外音称这是俄军反炮兵雷达锁定目标后发射"红土地"制导炮弹的成果。 俄罗斯军事博主"Rybar"补充细节称电子战系统使乌军72旅的战场通讯瘫痪超6小时。
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7月30日晨间更新的战报中未见五一村相关战报。该日战报记录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摧毁俄军3辆T-80坦克和2门"风信子"自行火炮。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18时乌方发布的视频中,第45炮兵旅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在别洛戈罗夫卡区域命中俄军3个S-300防空导弹阵地,现场录像显示冲天黑烟持续近20分钟。
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(RUSI)7月公开报告指出:乌军炮兵的战术准则明确规定。 北约援助的155毫米炮弹每发射1次必须15秒内完成转移。乌克兰第43炮兵旅中尉马克西姆在战地采访中演示过机动流程:接收到美国提供的反炮兵雷达预警后,履带式M109自行火炮可在13秒内驶离发射位。
对比俄军数据记录。战争研究所(ISW)7月29日周报显示:俄军本月被摧毁的火炮达287门,日均损失超过10门。开源军情账号Oryx通过影像查证确认:自7月1日至今,俄军在顿巴斯地区至少有126辆装甲运兵车报废。 包括23辆新投入战场的MT-LB装甲车。
五一村战役结束24小时后,当地面包房老板安东通过网络发布视频。画面中黑麦面包标价牌显示480卢布(约合人民币37元),比战前上涨四倍。 背景里不时传来炮火声。安东用铁铲翻动烤炉中的面包时解释:战火导致国道关闭,面粉运输车队已经断供三天。
美国麦克萨公司7月28日更新的卫星影像显示:在距离五一村32公里的卢甘斯克市北郊,俄军工兵部队正在挖掘三道连续反坦克壕。壕沟总长超5公里,每段均配置"龙牙"混凝土障碍物。 这与俄军战报宣称"向利曼方向推进"存在矛盾。
俄军战报发布同日,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别尔哥罗德州格赖沃龙地区的变电站。 当地电网监控数据显示电压在13:07骤降至零。州长格拉德科夫当晚证实:200公里外边境村庄的牛奶加工厂因停电损失23吨鲜奶。袭击发生前三小时,该州防空部队报告拦截6架穿越边境的无人机。
俄军战报未提及自身伤亡情况。但乌克兰第28机步旅上校瓦西里在电报群透露:其下属反坦克连在五一村外围使用"斯图格纳-P"导弹摧毁4辆BMP步战车。开源情报组织DeepState根据当地救护车GPS轨迹统计:7月29日共有17辆俄军救护车驶离五一村战区,平均每车间隔32分钟。
英国国防部7月25日情报简报曾指出:俄罗斯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在哈尔科夫方向损失超过500辆装甲车。这个数据相当于该集团军编制装备总量的47%。补充到前线的T-62坦克被发现焊接着钢板和木块组成的简易防护层。
7月30日白天,乌克兰空军官方账号发布照片。显示地勤人员正在敖德萨郊外机场为F-16战机安装"杰达姆-ER"防区外打击导弹。导弹弹翼上的出厂日期标签清晰可见为2025年6月。北约司令部确认这批导弹射程达到100公里。
俄国防部7月战争总结声称单周击落1221架乌军无人机。然而同一周内,俄罗斯梁赞州储油罐火灾监控录像里,仍可见到穿越防空网的无人机尾焰。当地消防部门报告称:过火面积达1700平方米,约1100吨航空燃油泄漏。
罗斯托夫州征兵办公室7月29日发布视频:在巴泰斯克农贸市场入口处,身着迷彩服的军官向卡车司机递送征兵文件。视频第18秒处显示,停在菜摊旁的军用卡车上已坐着十几名青壮年男子。背景中的西红柿标价牌显示每公斤189卢布(约合人民币15元)。
俄罗斯战报提及缴获"携带北约标记"的医疗包。该医疗包出现在俄媒画面中第27秒时,可辨认出包盖内侧标签印有"波兰SKO军工编号:M-2025-08",生产日期为2025年1月。而波兰国防部公开记录显示,最近援助批次医疗物资为4月22日离港。
乌克兰边防局7月30日公布监控录像:当日凌晨5点17分,从苏梅州特罗斯佳涅茨镇出发的10辆运粮卡车,驶入55公里外库皮扬斯克的乌军补给站。车队全程使用夜间闭灯行驶,每车间隔保持500米。这与俄方"封锁交通线"的表述形成直接冲突。
俄罗斯塔斯社7月31日报道补充了五一村战役细节:摩托化步兵第25旅的突击分队在炮火掩护下突破乌军第一道防线。参与强攻的"谢尔盖中尉"接受采访时,镜头意外扫过其左肩部队徽章——代表惩戒营的骷髅头标志。该徽章在2023年后专供囚犯兵部队使用。
乌军第54机步旅电子战军官安德烈披露录音:7月29日晚截获的俄军无线电通讯中,出现"请求撤退"的呼叫。频率分析显示声纹来自俄军西部集群第6团连长斯塔斯。该录音在第1分07秒处伴有伤员呻吟声和"担架不够"的喊叫。
五角大楼7月26日解密的卫星热成像显示:在五一村西北方向15公里处的俄军集结地,7月28日中午监测到98个热信号源。到29日午夜仅剩41个信号源持续发热。地面阴影分析确认有12个呈人体倒地形状的低温区域。
塞瓦斯托波尔港口监控记录显示:7月30日18时45分,挂朝鲜国旗的"安松号"货轮驶入军港3号码头。 起重机卸下集装箱时,外包装印有朝文"122毫米"字样。货轮航海日志显示本航次装载1200吨货物,这与朝鲜今年向俄提供的120万发炮弹总量吻合。
顿涅茨克前线医院护工塔季扬娜在社交平台写道:7月29日她轮班期间处理过19具俄军遗体。 其中5具尸体胸前缝着写有数字的布条,这些是惩戒营囚犯兵的替代身份牌。7具遗体缺下肢,2具头部仅剩半边。
利西昌斯克郊外居民尼古拉用手机拍摄到:7月30日下午俄军车队向后方运送23台装甲车残骸。视频第33秒拍到一辆卡车上叠放的BTR-82A装甲车,车体侧面有直径约40厘米的规则穿孔,这是被美制"标枪"导弹击中的典型痕迹。
乌克兰第93旅迫击炮排排长奥列克西的战地笔记显示:7月29日夜间,其排向五一村东侧发射57枚120毫米炮弹。目标坐标来自北约战场情报系统的实时更新。该记录本上印着当天最后一轮炮击时间为22:17。
俄军战报提到摧毁乌军"海马斯多管火箭发射器",现场照片中残骸金属架间距为240毫米,而美制海马斯的发射管直径为227毫米。乌克兰武器专家罗曼指出:这实际是苏制"飓风"火箭炮支架残骸,该型号乌军库存已不足15套。
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监控探头7月31日拍摄到:当日11时西行方向车流时速仅为19公里/小时。 卡车平均等待过桥时间为5小时。而7月1日该路段平均时速为43公里/小时。 刻赤港口数据显示本月轮渡货运量同比上涨400%。
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火车调度日志记载:7月30日凌晨,编号为89132的军列发往前线。该列车编组包括13节平板车运输T-90坦克,7节闷罐车厢装载兵力。闷罐车厢定员为90人/节,但内部热成像检测显示平均每节车厢拥挤160人以上。
俄军战报公布后36小时,乌克兰第128山地突击旅依然在恰索夫亚尔东郊发布巷战视频。画面显示乌军使用德国援助的"铁拳"反坦克火箭筒在50米距离击毁俄军BMP步战车。街道旁的路牌明确指向恰索夫亚尔市中心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