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与日本达成"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",这一消息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。根据特朗普的说法,日本不仅同意对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,还将开放农产品市场,而美国则将对日本商品征收15%的对等关税。这一被特朗普称为"非常令人激动的时刻"的协议,却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,不少日本民众将之与1985年的"广场协议"相提并论,直呼"日本又一次向美国投降"。特朗普在宣布这一协议时特别强调,这是"在他的指示下"完成的交易。根据其表述,日本将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,而美国将从中获得90%的利润,同时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日本还同意对美国汽车、卡车、大米等农产品全面开放市场,这直接触及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农业保护政策红线。日本政府随后证实了协议的基本内容,但表述明显更为克制。日方官员称这是"坚定谈判的成果",是"值得欢迎"的协议。然而这种官方表态与民间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消息传回日本后,社交媒体上立即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声浪,"#日本投降#"、"#石破茂卖国#"等标签迅速登上热搜。上世纪80年代,日本经济如日中天,GDP总量一度达到美国的60%,制造业竞争力令美国感到威胁。1985年,美国联合多国逼迫日本签署"广场协议",要求日元大幅升值。在随后的几年里,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0:1飙升至120:1,直接导致日本出口竞争力骤降,经济泡沫破裂,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停滞。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田中宏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"55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10%,90%的利润上缴意味着日本实际上是在贴钱帮美国创造就业。而农产品市场开放将彻底摧毁日本农业,这是经济主权的大幅让渡。"为什么日本民众对协议抗议呢,谈谈几点看法。第一,在日本民众看来,这是不对等的投资回报。美国获得90%利润的安排近乎掠夺性,远超正常国际投资项目的收益分配比例。按此计算,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中,将有4950亿美元的收益流向美国。第二、这直接触及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底线。大米等农产品一直是日本重点保护的领域,关税普遍高达700%-800%。开放这些市场将直接冲击约200万日本农户的生计。第三、美国关税政策虽然表面"对等",但考虑到美日贸易结构的差异,实际影响将严重偏向有利于美国的一方。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,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。然而,特朗普政府依然选择对亲密盟友实施如此高压的经济政策,这反映出其"美国优先"原则的彻底性。面对国内汹涌的反对声浪,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处境极为艰难。支持者认为他在美国压力下争取到了"最不坏"的结果;批评者则指责他"丧权辱国"。最新民调显示,其支持率已骤降15个百分点至42%,是上任以来的最低水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协议可能只是美日新一轮经济博弈的开始。特朗普在宣布协议时特别提到"这只是第一阶段",暗示未来可能提出更多要求。而日本如何在维护经济利益与维系同盟关系之间找到平衡,将成为考验日本外交智慧的长期课题。特朗普的"极限施压"战术再次证明其有效性,但这种以盟友利益为代价的"胜利"是否可持续,仍需时间检验。对日本而言,这一协议可能成为战后日美关系的转折点,迫使日本重新思考其在同盟体系中的定位与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