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:黑手党的“文艺复兴”还是旧瓶装新酒?
《四海兄弟》系列新作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还没正式露面,就先来了个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实机视频泄露,IGN又火速安排上独家报道,这波操作,像极了流量时代的爱情,来得快,去得也快?
还是真材实料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?
游戏背景设定在1900年代的西西里岛,主角恩佐·法瓦拉为了更好的生活,加入了托里西犯罪家族。
这剧情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老套?
底层小人物为了出人头地,不惜一切代价加入黑帮,然后经历各种血雨腥风,最终走向权力巅峰或者悲惨结局。
这种故事,我们在电影、小说、甚至隔壁老王的创业史里都听过无数遍了。
但问题是,老套的故事就一定不好看吗?
当然不是。
关键在于怎么讲。
同样是王子复仇记,《哈姆雷特》就能成为莎士比亚的经典,而某些流量剧只能让人尴尬地抠脚趾。
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想要讲好这个黑帮故事,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。
首先,是真实感。
官方宣传里提到了“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、电影般的叙事方式以及《四海兄弟》系列广为人知且备受赞誉的极致真实感”。
视觉效果好不好,得等游戏出来才能见分晓。
但叙事方式和真实感,却是可以提前预判的。
黑帮故事最忌讳的就是“假大空”。
把黑帮分子描写成无所不能的超人,或者把黑帮生活美化成浪漫的冒险,都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。
真正的黑帮生活,是残酷、血腥、充满背叛和牺牲的。
《四海兄弟》系列之前的作品,之所以能获得好评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黑帮生活的真实还原。
比如,《四海兄弟:初代》里,主角汤米·安吉洛从一个出租车司机变成黑帮分子,他的心理变化、道德挣扎,都刻画得非常细腻。
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想要超越前作,就必须在真实感上下更大的功夫。
要让玩家感受到1900年代西西里岛的社会氛围、黑帮分子的生存状态、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。
其次,是人物塑造。
一个好的故事,离不开鲜活的人物。
恩佐·法瓦拉这个角色,从目前的信息来看,还是比较单薄的。
他只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战的底层小人物,缺乏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和动机。
游戏需要通过剧情、对话、以及玩家的选择,来丰富恩佐的形象。
要让玩家理解他的选择,感受到他的痛苦,甚至认同他的价值观。
比如,恩佐为什么会选择加入黑帮?
是因为生活所迫,还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?
他在黑帮里经历了哪些事情,这些事情如何改变了他?
他对黑手党的誓言,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?
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回答清楚了,才能让恩佐这个角色真正立起来。
再次,是游戏机制。
黑帮游戏,除了剧情和人物,游戏机制也很重要。
掩体射击、老爷车、弹簧刀、削短型霰弹枪……这些都是黑帮游戏的标配。
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需要在这些标配的基础上,做出自己的特色。
比如,掩体射击可以更加真实,更加策略性。
老爷车可以更加多样化,更加可定制。
弹簧刀和削短型霰弹枪可以更加致命,更加有手感。
游戏还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机制,来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。
比如,可以加入一些黑帮经营的元素,让玩家可以管理自己的地盘,招募手下,与其他帮派进行火并。
当然,游戏机制的设计,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。
要与剧情和人物相契合,要服务于游戏的整体体验。
最后,是文化内涵。
黑帮故事,不仅仅是打打杀杀。
它还涉及到文化、历史、社会等多个方面。
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的背景设定在西西里岛,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。
西西里岛的黑手党,是世界闻名的犯罪组织。
它有着悠久的历史,复杂的组织结构,以及独特的文化符号。
游戏需要深入挖掘西西里岛的文化内涵,把黑手党的历史、文化、以及社会影响,融入到游戏之中。
要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同时,也能了解西西里岛的历史和文化。
比如,游戏可以展现西西里岛的传统节日、风俗习惯、以及民间传说。
可以介绍黑手党的起源、发展、以及组织结构。
可以探讨黑手党对西西里岛社会的影响,以及西西里岛人民对黑手党的态度。
只有把这些文化内涵都展现出来,才能让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不仅仅是一个黑帮游戏,而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的作品。
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能否成为黑手党游戏的“文艺复兴”,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
但从目前的信息来看,它具备了成功的潜力。
它有着老套但经典的故事背景,有着充满挑战的人物塑造,有着可以创新的游戏机制,有着可以挖掘的文化内涵。
关键在于,开发团队Hangar 13能否把这些潜力都发挥出来。
能否在真实感、人物塑造、游戏机制、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,都做到极致。
如果他们能做到,那么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就有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黑帮游戏。
如果他们做不到,那么它就只能成为一部平庸之作。
8月8日,一切都将揭晓。
当然,话说回来,游戏嘛,最重要的还是开心。
就算《四海兄弟:故乡》最终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
大不了,我们还可以玩玩其他的游戏,看看其他的电影,听听其他的音乐。
毕竟,生活不止眼前的游戏,还有诗和远方。
当然,如果诗和远方太远,那还是先玩游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