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军用与民用飞机看似复杂,其实从结构上来说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“骨架”。理解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,不仅是航空爱好者的基本功,也是在了解飞行器科技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一步。无论是追逐音速的战斗机,还是穿越高空的客机,它们的飞行都依赖于这些精准设计的结构部件共同协作。本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,带你认识一架飞机的简单基本构造。
自莱特兄弟首次飞上蓝天以来,飞机的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,依然遵循物理条件下航空器设计基础。
机头罩(Nosecone)
这一结构设计为流线型,能有效减少空气阻力。现代战机通常在机头配备强大的雷达系统;而早期战机则采用截断鼻结构,通过机头进气来为机身内部的发动机供气。这种设计在现代战机中已较少见。
座舱罩(Canopy)
座舱罩可保护飞行员及舱内设备免受外部环境影响。现代技术允许加装防结冰涂层以及隐身涂层,进一步提升性能。
座舱(Cockpit)
座舱是飞机的“神经中枢”,飞行员在此操控飞行、电气系统、武器装置等。座舱内装有航空电子设备和维生系统(如供氧系统)。
机翼主板(Wing Mainplane)
机翼是飞机提供升力的主要结构,承载着多种辅助控制面以优化控制性能。有些机翼内部可储油(称为“湿机翼”),并可在机翼下挂载弹药等武器。
机翼前缘(Wing Leading Edge)
位于机翼的前端,常设有襟翼结构,用于改变升力和气流的特性。
机翼翼尖(Wingtip)
即机翼最外侧部分,有助于减少翼尖涡流,提高气动效率。
进气口(Intake)
通向发动机的进气端口,用于吸入外界空气。
排气口(Exhaust Port)
发动机尾部的排气出口,用于排出燃烧废气并产生推力。
尾部结构(Empennage)
又称机尾结构,包含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。典型飞机均有稳定飞机姿的尾部;而“飞行翼”则采用融合型机构,无传统尾部。
垂直尾翼/方向舵(Vertical Tailfin/Rudder)
垂直安装,用作方向舵,帮助飞机横向控制。
水平尾翼/平尾(Horizontal Tailplane)
水平结构,用于飞机纵向稳定和控制。其中的副翼(elevator)调节俯仰。有些机型杆尾翼安装在尾翼上方(T 型尾)、中部或下部,也有上翘或下翘设计。
起落架(Undercarriage)
或称起落装置,是飞机装在机身下方的轮式支撑结构,主要用于滑行、起飞和着陆。舰载机通常还配有阻拦钩,用于舰上着舰。
机身(Fuselage)
机身是航空器的主结构部分,内部可容纳机组人员、乘客、货物或发动机,并负责连接翼面、尾翼等结构,维持飞机整体稳定与机动性。早期飞机多为木架覆盖布,后来演进为全金属结构,现代大型飞机则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来减重、增强舒适性和经济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