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子6万租的房竟甲醛中毒咳血,房东拒退押金:有本事告我啊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5 点击次数:60

天价租金换不来安全空气,一次检测、四万医药费、六万押金纠纷,揭开了高端租房市场的健康隐患。

2025年2月,自媒体从业者马钧澈站在杭州市萧山区一套月租60676元的高端住宅里,满心期待新生活的开始。中介信誓旦旦:“2020年装修的,出租过多次,绝对安全!”他刷卡支付了六万余元押金,却没想到自己正踏入一场健康噩梦。

仅仅两个月后,胸闷、剧烈咳嗽、嗓子发炎症状接连袭来。最严重时,他竟咳出血丝,双眼刺痛到无法睁眼。医院诊断记录冰冷刺眼:“双眼不适接触甲醛超标环境五个月”。

当他花费数千元请来CMA资质机构检测时,仪器显示的数据令人窒息——卧室甲醛浓度0.185mg/m³,客厅0.164mg/m³,均超国标两倍有余!而此刻,他的医疗账单已突破4万元。

01 天价租房的健康代价,维权之路的铜墙铁壁

马钧澈的遭遇并非孤例。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表象下,高价租房市场暗藏杀机。他租住的这套“高端房源”,签约前被包装成“五年老房、多次出租、绝对安全”的放心之选。

今年4月,随着杭州气温回升,紧闭的窗户再也挡不住有毒气体的肆虐。咳血症状的出现,让他从自媒体博主变成了病患。

“医生朋友直接问我:你房子是不是新装修的?”马钧澈回忆道。这句话点醒了他,立即预约了专业检测。

7月2日的检测报告成为铁证,但当他把报告发给房东程先生时,对方的态度却令人心寒。“不认可你的检测机构”“要走法律程序”,房东的回复斩钉截铁。

更令人绝望的是体制性冷漠。当马先生拨打杭州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时,工作人员明确表示:“个人直租不归我们管。”街道社区介入调解十余天,同样无疾而终。

萧山区政务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:“根据本区规定,个人直租关系确实不在房管局、住建委等部门的监管范畴。”租客面对强势房东,投诉无门、调解无效,唯一出路只剩法庭诉讼。

02 房东的强硬反击,法律博弈的攻守之道

当马先生委托律师发出解约函后,房东程先生的回函堪称“教科书式反击”。

7月14日,程先生援引合同第七条:“押金将作为违约金冲抵”。他更反将一军,声称马先生违约造成房屋空置损失,“违约金不足覆盖实际损失”,甚至威胁要起诉索赔。

房东的底气从何而来?记者调查发现,程先生向中介强调两点:一是“房子交房五年,前租客没问题”;二是“马先生自带家具,可能是污染源”。

法律专家指出,这是房东应对甲醛纠纷的经典话术。甲醛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五年房龄并不能排除超标风险。而马先生检测时特意避开自购家具区域,数据指向房屋本身。

在江苏南京,高女士的遭遇如出一辙。租住江宁区某公寓后,她出现皮肤瘙痒、甲状腺结节等症状,检测显示甲醛超标。房东同样质疑检测流程:“为什么采样时不通知我到场?”甚至暗示报告可能是“电脑合成”。

维权困境的核心在于证据效力。江宁区法院2022年判例明确:当房东拒绝配合检测时,租客单方委托有资质机构出具的CMA报告,法律应予采信。

03 甲醛房的隐秘真相,租客自救的生死手册

“串串房”——这个在租房圈流传的暗语,揭开了甲醛房的产业化黑幕。炒房客低价收购旧房,用劣质材料快速翻新,包装成“精装修豪宅”高价出租。

这类房屋看似光鲜,实则暗藏杀机。甲醛、苯等有毒物质从廉价板材、胶水中持续释放,成为租客健康的隐形杀手。

专业律师建议租客筑牢三道防线:

签约前:用甲醛试纸初筛(虽不能作证据但可预警),核实装修时间(三年内精装房风险最高)签约时:合同中必须补充“空气质量不达标可无条件退租”条款入住后:出现眼喉刺激、头晕咳嗽等症状立即警觉

一旦疑遭甲醛房,四步自救法能抢回主动权:

安全撤离:视频记录房屋现状后立即搬离锁定证据:委托CMA资质机构检测(费用500-1000元)多方投诉:同时向市场监管局、环保局举报法律追偿:诉请退还租金押金,索偿医疗费、检测费、精神损害抚慰金

不要被“个人直租不归政府管”的说法误导! 虽然房管局不介入民事合同,但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立案查处;环保部门也可强制检测。

法律诉讼成为马钧澈最后的战场。那张显示甲醛浓度超标的CMA检测报告,如今承载着追回6万元押金的希望,更牵动着万千租客的目光。

当江宁区法院曾判决甲醛房租客全额获退租金时,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:“再精致的装修,也比不上安全的居住环境重要。”

而此刻躺在病历本上的“咳血”记录,与手机里房东“押金抵违约金”的冰冷回函,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刺眼的对比。

#月租6万元甲醛房致患病房东发声#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