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踞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那个问题又来了:房价到底跌到头了吗?近期,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观点:当前高价卖房者将"后悔",因为未来5年房价或将"触底反弹"。这一观点究竟有何依据?是基于实际市场数据,还是仅仅是乐观预期?如果真有反弹,又将何时开始?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不妨抛开情绪,用数据说话。
手握房产的人惶惶不安,等待入市的人犹豫不决。房地产市场的每一次波动,都牵动着亿万中国家庭的神经。从数据上看,2025年上半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,这已是市场连续第五年下行。但与此同时,政府多轮政策组合拳也在持续发力,这让市场看到了止跌企稳的曙光。
中国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.43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9.7%,降幅较2024年同期收窄3.5个百分点。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2.41万亿元,同比下降8.2%,降幅收窄4.1个百分点。这些数据表明,虽然市场仍在下行,但下行速度正在放缓。
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
从2024年末开始,中央层面连续释放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信号。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召开会议时明确强调"稳住楼市",这一表述为2025年的房地产政策奠定了基调。
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直接提出"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",并部署了一系列具体措施:
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
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
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
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
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
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明确表示,要把降息、增贷、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,惠及更多人民群众。这些政策包括提供更为灵活的住房贷款政策、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、降低"卖旧买新"换购住房税费负担、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等。
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。上海市今年2月就提出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,完成不成套旧住房改造31万平方米,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5个。这些举措正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。
市场分化明显,一二线城市率先回暖
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。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市场分析,一线城市房价继续保持高位运行,年增长率约为2.8%;二线城市房价则呈现温和上涨趋势,涨幅为1.5%;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则出现了小幅回落。
这种分化与城市发展不平衡有关。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拥有更强的经济基础、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人口流入,因此房地产需求更为稳定。而三四线城市则面临人口外流、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,房地产市场自然难以率先回暖。
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2025年2月发布的研究中指出,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继续探底、修复、调整趋势,预计2025年最有可能完成见底,最晚要到2026年。这一判断与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相近,后者认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新房将会触底反弹,第四季度房地产可能会出现明显回升。
供需两端数据解读:反弹基础正在形成
从需求端看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5年一季度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比2024年同期收窄,表明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恢复。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,购房活跃度明显提升。
腾讯新闻2024年末发布的《2025年房地产市场趋势预判》指出,政策持续发力下,市场有望止跌回稳。报告预测,2025年在中性情形下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可能下降6.3%,而在乐观情形下有望实现止跌。
从供给端看,2025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.75万亿元,同比下降9.5%。开发商资金状况仍然紧张,新开工面积依然处于历史低位。但这也意味着未来3-5年内,新增供应将大幅减少,有利于存量房消化,为市场回暖创造条件。
专业机构预测,在中性情形下,2025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可能下降15.6%,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8.7%。这种供应侧的收缩,将为未来市场反弹奠定基础。
地产行业转型加速,未来发展模式将变
面对市场变化,2025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转型步伐明显加快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,涉足物业管理、REITs(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)以及绿色建筑等领域,以应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带来的挑战。
第一太平戴维斯在《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》中指出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一个质量、韧性和审慎增长至关重要的时代。面对深刻结构性变革,市场参与者需要重新调整策略,深入参与运营细节,韧性和适应能力可能比单纯的规模更为重要。
从长远来看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未来房地产业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规模之争,更多的是品质之争、服务之争和创新之争。
未来5年房价走势预测:区域差异将扩大
基于当前市场态势和政策导向,未来5年中国房价走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:
第一年(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):市场企稳期。一线城市房价温和上涨,涨幅3%-5%;强二线城市小幅上涨,涨幅1%-3%;三四线城市继续调整,部分地区可能继续下跌5%-10%。
第二年(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):初步回暖期。一线城市房价稳步上涨,年涨幅可能达到5%-8%;强二线城市跟进上涨,涨幅3%-5%;三四线城市中的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好城市开始企稳回升。
第三至第五年(2027年下半年至2030年上半年):稳定发展期。房地产市场整体回归理性,与城市经济基本面、人口流动趋势和收入水平相匹配。一线城市房价可能保持每年3%-5%的稳定增长;二线城市分化明显,强二线可能保持2%-4%的涨幅,弱二线城市涨幅有限;三四线城市中,经济基础较好、产业支撑较强的城市可能实现缓慢回升,而人口持续外流的城市房价可能长期低迷。
需要强调的是,这一预测建立在当前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基础上,如果未来出现重大政策调整或经济环境变化,市场走势可能随之改变。
高价卖房者真的会"后悔"吗?
回到开头的问题:高价卖房者未来是否会"后悔"?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。
首先,要看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。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产,因其稀缺性和强劲的需求支撑,即使在市场调整期也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,未来回暖概率较大。在这些城市高价卖出房产,确实可能面临未来几年价格回升而"错过"升值的情况。
其次,要看个人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计划。如果卖房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、子女教育、创业投资等刚性需求,那么即使未来房价上涨,这一决定也是合理的。因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使用效率往往比单纯等待房价上涨更重要。
第三,房产不同于其他投资品,它同时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。过度关注其投资属性而忽视居住需求,可能导致决策失衡。
综合来看,如果纯粹从投资角度考虑,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,当前高价卖出房产确实可能面临"错过"未来市场回暖的情况。但如果从改善生活质量、资金使用效率等综合角度考虑,这一决策未必就是错误的。
总结: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
纵观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,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转型期。从"房住不炒"定位到"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",政策导向已经明确。未来5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摆脱过去那种依赖高杠杆、高周转的发展模式,转向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从短期看,政策组合拳效应正在显现,市场触底迹象初现,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回暖。从中长期看,房地产市场将回归居住属性,价格将与城市经济基本面、人口流动趋势和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匹配,暴涨暴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。
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,未来买房更应该回归居住需求,选择适合自己的区位、户型和价位,而非简单追求投资增值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房地产投资需要更加理性,关注城市发展潜力、人口流入趋势和产业支撑等长期因素,而非短期价格波动。
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,都应该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和长远规划,避免被市场短期波动和情绪化判断所左右。毕竟,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这一点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定位。
你对未来5年房价走势有什么看法?是否认同"触底反弹"的判断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。